百代唱片旧址前传来嘹亮国歌声

在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灌制地——徐家汇公园百代小楼前,五星红旗迎风飘扬。伴随着激昂旋律,近百位市民挥舞着小红旗,共同唱响国歌。10月1日上午,原创民族歌剧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在这里首度与公众见面,该剧两个月后将在上海大剧院首演。

歌剧六重唱《声声怒吼》、女子小组唱《国之栋梁》、聂耳的咏叹调《我要加入中国》与合唱《党旗下的承诺》……在百代小楼前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主创、上海歌剧院的艺术家们现场演绎了剧中片段,并与观众分享国歌诞生的故事与歌剧的创作初心。

上世纪30年代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诞生在风云际会的上海,成为电影《风云儿女》的主题曲。这支铿锵有力的战歌从曾经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、今天位于徐家汇公园的百代小楼里传出,唱遍神州大地万里山河。作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委约项目,原创民族歌剧《义勇军进行曲》艺术化再现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创作历程,塑造当时用笔作刀枪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群像。“希望这部作品能够触发大家的爱国热情、民族自豪感,形成舞台与观众的共振。”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党委书记、总裁张颂华说。

原创民族歌剧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以纪实文学作品《起来——〈风云儿女〉电影摄制与〈义勇军进行曲〉创作历程纪实》为文献依据,艺术化讴歌那个风云时代及涌现的“风云儿女”。▼下转第三版(上接第一版)作为《起来——〈风云儿女〉电影摄制与〈义勇军进行曲〉创作历程纪实》的作者、歌剧的文学顾问,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二处处长吴海勇看到,《风云儿女》主创团队如此年轻:田汉创作歌词时36岁,聂耳谱曲时23岁,夏衍35岁,司徒慧敏25岁,许幸之31岁……这群心怀家国的青年楷模让后人从中汲取精神力量,激励新时代的青年“起来”“前进”。

担任原创民族歌剧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编剧的游暐之,先后已九易其稿。歌剧展现了上海左翼文化界生力军不畏强敌、以笔为剑、为民族呐喊、为救亡抗争的线月将在沪首演,努力让观众爱听演员爱唱

上海歌剧院始终以推动中国歌剧发展为己任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排的原创民族歌剧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正是上海歌剧院赓续红色基因,继承和发扬中国歌剧优良传统,创排具有海派风格的新时代民族歌剧的重要探索和实践。

近年来,上海歌剧院院长、指挥家、钢琴家许忠在积极促进与世界著名歌剧院联合制作经典歌剧的同时,也一直身体力行支持推动中国歌剧的发展,并执棒了多部原创歌剧的首演。“中国歌剧要有反映民族命运的呐喊的自信,更要传递出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。”12月15日至17日,原创民族歌剧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将在上海大剧院首演,许忠将在首演中担任指挥。“接下来,我们将在排练中不断打磨音乐,充分发挥上海歌剧院的合唱实力,让作品的演绎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,更具恢弘气势和震撼力,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。”

国庆假期之后,上海歌剧院将邀请主创团队一同进行歌剧选角,舞美、服装设计等各个环节也都在积极推进,该剧11月底有望在舞台上现雏形。记者获悉,12月首演后,原创民族歌剧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将以百代小楼、中小学、剧场为三大核心场景,线上线下联合开展情境文艺党课、红色文艺进校园、流动艺术导赏、驻场演出等活动。(姜方)

文化交流很重要,我们在讲“一带一路”的时候,也需要讲“共建国家”给我们带来的好处。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,“一带一路”不是单方面的施与,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。

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,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、国别合作,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、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。

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.2万亿元,总量稳居世界第二,同比名义增长10.3%,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.5%,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。

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,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,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。

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,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。

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,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,用“大众话语”说清“理论话语”,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。

“千万工程”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,以乡村经营为抓手,持续打通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转化通道,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。

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,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,通过融合、碰撞和创新,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。

我们仍需抢抓“十四五”应对窗口期,战略上保持定力,战术上灵活机动。在强化养老、托幼、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。

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,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,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,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。

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、最具创造性、最具能动性的要素,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。

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、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、一二三次产业结构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、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,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。

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,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,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。

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,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。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,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。

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,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、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。

十年来的网络立法,涵盖数字中国、数字社会、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,辐射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个体等各类主体。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。

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就业、拓展消费市场、创新生产模式、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。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,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。

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、文化因素、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,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、社会各主体之间,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。

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、思维方式、行为方式、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,社会关系和谐发展,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。

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,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Previous post 双11年卡大促:百度网盘联合会员194元、酷喵会员128元
Next post 【中青赛】2023年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历正式发布